6月共有789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了增減持。其中,凈減持603家,凈增持168家,增減持數量持平18家。減持力度明顯大于增持力度。
7月初,又有森遠股份、長川科技等3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減持計劃,但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計劃增持。
此次減持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對普通投資者有怎樣的提醒和建議?
減持潮背后有這些原因
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,出現減持潮一方面是因為股東缺錢,希望通過減持來套現,以增加手中的資金或為補全質押所需要的自己;另一方面,有一些大股東減持可能是為了高位套現,不看好公司的未來。
普通投資者如何應對
多數公司重要股東減持起來“毫不含糊”,發布減持公告后,很快完成減持。相對而言,不少公司重要股東增持計劃卻遲遲不肯落地。此外,今年以來,終止增持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激增,不少終止增持的上市公司在增持期屆滿前“一股未買”,“忽悠式”增持意圖明顯。
楊德龍認為,投資者對于大比例減持的公司要非常謹慎,認真分析大股東減持的原因,同時要結合公司的基本面來看,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向好,大股東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是短期的。如果公司的基本面較差,股價估值又高,大股東減持可能會對公司的基本面造成長遠的影響,也對于公司的股價造成負面的影響。對于這樣的公司要非常的謹慎。
“建議投資者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大股東減持的原因,以及公司的基本面到底值不值得繼續持有。” 楊德龍說。
桂浩明告訴中國財富網,對于確實估值過高的公司,大股東減持是釋放了一個信號,短期內不要買入,另外也確實出現一些股東因為各種原因尋求套現,進行清倉式減持,投資者們更應引起警覺。
微信掃一掃,關注您身邊的投資顧問——中方信富公眾號:中方信富(zfxf-bj)
